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行情 >

【郑“重”其事·我们身边的宝藏】系列报道“文明体验”(下):山河写入胸怀间

时间:2023-04-18 07:54:54    来源:郑州日报

郑“重”其事·我们身边的宝藏 


(资料图片)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系列报道 

第三篇章 “文明体验”(下)

山河写入胸怀间

黄河国家博物馆(示意图)

阳春三月,站在古都郑州历览山河,目之所及,一条大川蜿蜒而来又澎湃东去,诉说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肇始与成长;一座有着36亿年历史、最早跃出海面的“峻极于天”的大山,同样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赓续与辉煌。

令人骄傲的是,这条大川和这座大山,在郑州这片热土“心手相牵”,共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一河炳千古

黄河在蜿蜒万里滔滔不息的流淌中,把西部黄土高原的泥沙携至下游,冲击创造了大片的良田沃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孕育了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正是有了这种自然条件,中华民族的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走出蛮荒,中华文明得以肇始。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那郑州就是黄河母亲的长子,以‘华北轴,百川口,悬河头,万古流’的重要区位成为黄河流域当之无愧的黄河之都。”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说,黄河流至郑州后,两岸没有了高山的阻挡。它从上游带下来的大量泥沙不断地淤积、加高,河道像扇面一样打开,造就了大量的沃野平原和良田,扇轴的地方就是郑州。

“我们说郑州是‘华北轴’,强调的就是郑州在黄河流域华北地区的轴心地位。‘百川口’‘悬河头’分别指的是由于河道变迁,黄河流至郑州后,向东北、东南发散出了很多河川;黄河悬河奇观的起始位置在郑州。至于‘万古流’,指的则是黄河在郑州地区奔流了100多万年。郑州作为黄河之都的地位,一目了然。”阎铁成说。

万里黄河百万年,璀璨历史在中原。

行走在黄河之滨郑州,这里有距今10万年的织机洞遗址、5万年的老奶奶庙遗址、1万年的李家沟遗址、8000多年的裴李岗遗址、6800多年的大河村遗址、5300多年的双槐树遗址、4100多年的王城岗遗址、3600多年的商城遗址……有考古学家认为,在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丰富、更系统;没有哪一个地区像郑州一样文明发展从未断线,从氏族时代到王国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奠基。

一山写春秋

在郑州西南部,挺立着绵延百公里的中岳嵩山,作为中华大地上最早跃出海平面的高山,它的跃出形成了亚欧大陆第一块陆地,为人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现代考古证明,中国古人迈入现代人,是率先在嵩山地区完成的。老奶奶庙遗址、李家沟遗址、裴李岗遗址……这些代表我国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的标志性遗址都在嵩山脚下。

有感于此,2006年,学者宋宗祧提出,如果说黄河是滋养华夏儿女生命的母亲河,那么嵩山便是造就华夏民族性格的父亲山。春秋轮转中,它们联袂肇始并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成长与壮大,不断地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传奇与辉煌。

甲骨文中的“岳”字,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指的是嵩山。“祈年于岳”“嵩高维岳”,嵩山的名字不仅最早出现在《诗经》里,还出现在殷墟卜辞里。从古至今,嵩山都被视为天地之中的名山,与天沟通、对话的地方,备受古人尊崇。在宋宗祧看来,嵩山、黄河共同在郑州及其周边地区孕育出最早中国。

“在中华大地上,像嵩山这样诞生如此精彩文明、像黄河这样被全国人民尊重的山河,是很少的,这一山一河在郑州交汇,可谓是得天独厚。它们的一唱一和,诞生了中华文明,并且把中华文明的发展一步一步推向高潮。”阎铁成说。

一脉泽古今

崇山矗矗,一峰一崖镌刻血脉赓续。

大河泱泱,一滴一点折射文明波光。

漫步郑州北部的黄河南岸,几字造型的黄河国家博物馆正静静地安卧在一片绿色林海,拾级而上登顶北望,滚滚长河奔流向东,澎湃的河水不断击打着南岸的垒土,黄河国家博物馆外侧如滔滔河水肌理般的墙体,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似也正和着水浪发出大河文明的激越之声。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地面50000平方米的园林施工,以及博物馆顶部路面30000平方米的园林绿化施工。”中建八局东北公司黄河国家博物馆项目党支部书记贾昊华介绍,几百名工人正加班加点,全力加快项目进度,争取让大家早日见到这座崭新文化地标的芳容。

临河南眺,这座矗立黄河边的国家级博物馆,对于全世界认识郑州、认识黄河、认识中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黄河国家博物馆就像是一座永恒的纪念碑,见证居‘黄河之滨’、处‘天下之中’的郑州,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和核心传承区的核心地位。”阎铁成坚信,黄河国家博物馆建成开馆后,将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来到郑州,找寻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父亲山,母亲河,始祖地,国之初。读懂中国,从郑州开始。‘山河祖国’欢迎您!”这是央视播出的郑州形象宣传词,如今,郑州正以“一带三核”等为抓手,全力建设以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为代表的黄河文博片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全球探寻体验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就在今年3月,郑州推出包括“文博郑州 古都郑州宝藏游”“研学中原黄河,读懂华夏文明”线路、大学生探究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华文明体验行”线路在内的“研学郑州 读懂郑州文化游”等主题线路,在郑州的“河”声“岳”色里,等你来读懂早期中国的瑰美壮丽。

本报记者 杨丽萍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建成8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 免费向公众开放

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今年广东省已建成10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总长度达176 4公里,其中有81条自然教育径免费向公众开放。据了解,自然教

2022-07-18

青藏高原最大中心城市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影像

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记者 孙睿)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25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通过近一年来的观测,在青藏高原最大中

2022-05-25

湖北一男子在赣病逝 家属捐献器官挽救3人

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红十字会24日消息,湖北一男子在江西南昌因病逝世,家属在悲痛中捐献其器官,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

2022-05-25

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抗击新冠肺炎)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孝感5月25日电 据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该县全

2022-05-25

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丨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新华社重庆5月24日电 题: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

2022-05-25

中国援柬中医张大武:升华中柬医患友谊的“关键钥匙”

中新网金边5月25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大医博学,厚德济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训。在张大武看来,这句话也是一把升华中柬医

2022-05-25

(中国这十年·吾乡)“邂逅雪豹”带热高原小镇

记者 李江宁 摄 " >

2022-05-25

“但凡有可能,就去做好它”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震—— “但凡有可能,就去做好它”(奋斗者正青春) 在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

2022-05-25

上海通报嘉定区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情况 一地列为中风险地区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

2022-05-25

上海嘉定区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所涉及区域和场所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嘉定区副区长王浩介绍:5月24日

2022-05-25